三月为期,野蛮生长的「未来之森」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07-30


在一个现代人的一天中,有多少和自然接触的时间?我们从一个建筑移动到另一个建筑中,在不同的人造的方盒子之间,自然作为背景而隐匿。而我们的生存又是如此地依赖自然。关于人与自然,一直是长盛不衰的社会议题,也是许多艺术家所关心的母题。

在艺术家奥拉维尔 · 埃利亚松的新作「Life」中,他将池塘水引进美术馆内,并使用水溶荧光素(一种通常用来观察水流的有机染料)对水池进行着色。因此,水池白天呈亮绿色,夜晚则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出荧光。


同时,水池置满由景观设计师Günther Vogt选择的池塘植物,包括漂浮的蕨类植物、睡莲、贝壳花、红根漂浮物、菱角等。参观者可在进出建筑物的走道上观看浸透着美术馆的80厘米深的水域。


不同于传统的美术馆试图创造一个隔绝的严肃空间,作品被束之高阁,与观看者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在这个作品中"和博物馆一起,我放弃了对艺术品的控制,也就是说,把它交给了人类和非人类的参观者,交给了植物、微生物、天气、气候——许多这些博物馆通常很努力地阻止的因素",奥拉维尔 · 埃利亚松这样说道。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从中得到灵感,又在艺术作品中模拟自然。类似地,在北京侨福芳草地这个熙熙攘攘的大型城市综合体中,iCUBE设置了一片以「∞」为灵感的小型森林。


28°,经过精密的计算,得以最大限度地承接阳光的角度。阳光穿过建筑物倾斜28°的环保外罩,被太阳能树吸收并转化,为LED曲面屏和水雾装置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同时阳光和水雾也不断滋养着底部小花园的植物。


在植物的选择上,我们特意挑选了生长于南北半球、繁茂于不同季节的多种植物——郁金香、蝴蝶兰、波士顿蕨、龟背竹、常春藤、红掌、文心兰……这些在自然界中不可能同时开放的品种在这一片属于未来的花园中一同盛放,创造充满想象力的奇景。这也是我们对未来的大胆设想,以科技反哺自然,臻于人与自然的平衡。

经过三个月自给自足的生长,从起初的一片绿意愈发繁盛,花朵渐次开放,甚至有了昆虫的存在。自此,这个人为的艺术装置变得更像自然界的产物。

△三个月间的对比


关于这个装置,我们制作了一部短片来阐释它的理念和原理,记录它在三个月中的变化。

短片的音乐由艺术家吕思斯创作,采用奏鸣曲段式以表现人与自然的交响,奏响「无限新声」。

吕思斯

吕思斯的作品以具有侵略性的艺术视听现场为代表,探讨从工业技术到自然人文的丰富主题,结合气势如虹的影像与拉扯着每一根毛孔的音乐,打造沉浸式的震撼感官体验。在其创作中,音乐与图像,时间与空间被重新以数字的方法塑造和表现。艺术家将视听作为一种建立情感的现象来研究,试图展现艺术感觉与人类感知之间的联系。

城市文明迅猛发展,不断扩张,自然资源却几乎是不可再生的。我们通过科技的手段去模拟自然界生态系统的运行,让生命从无至有在这个自给自足、隔而不绝的「森林」中发生,用最纯粹、最本源的力量打动人心,让人从其他生命体中被激励,得到共鸣,从而更好地去爱护我们所处的自然。

「未来之森」只是一个为期三个月的装置,它所传递的理念却可以和无数的人产生连结,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将生命的奇妙感受传达到每一位行人心中,在大家心中埋下环保、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种子,让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一个艺术装置本身,用大自然的润物细无声去唤起观者对生命的珍视与感怀。

-END-

iCUBE Event Team负责本项目的创意策划、装置设计、搭建与现场执行。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

    作者
    iCUBE Group

    iCUBE Group

    上海 徐汇区

    永嘉路570号永嘉庭4号楼431单元

    行业:营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