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不知道小米logo升级的意义所在?

举报 2021-04-18

-

上个月大家都在讨论小米logo升级,是小米亏了还是原研哉赚了?
小米发布会召开时,我就预测到了这个话题必定是热点,今天我们全面的理性的分析一下这件事情,而不是单纯的蹭热点,剥离表层现象去看内在逻辑,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你专业能力的提升! 
小米到底亏没亏呢,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小米开发布会的重点是什么?首先发布会的名称是《小米2021春季新品发布会》,重心在新品,并不是logo;

再来看一下发布会的节奏,发布会一共124分钟,品牌升级内容大概只占有18分钟,占比率只是14.5%  。

  • 14.5%内容主要是小米十一周年再到品牌升级,网络、社交圈内迅速传播出《小米花费200w/650w品牌升级只是修改了圆角》,引爆话题,探讨点十足,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发布会。

  • 接下来52.4%的内容都是在介绍10几款新品,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始会公布logo升级,吸引非目标人群关注,更好的破圈,为新品发布聚集人气。新品发布除非新品具有革新化的科技发布,才会引爆传播,从而带动新品的销售;

  • 最后33.1%压轴内容是小米的初心、发展历程的回顾到未来要造车的重磅消息的发出。根据发布会的节奏和内容占比来看,小米发布会肯定不是logo升级这件事,其他几件事对比品牌升级来说优先级都重要很多。


综上分析,小米发布会不是设计专业论坛,本质是一场商业活动,要为商业目的去买单
第一:10几款新品发售需要实实在在产生GMV,应对其他品牌的新品,强化自己品牌的功能优势,需要传播、破圈来提升销量;
第二:小米造车可以更好的刺激股民对小米的看好,有利于小米股价。这两点都发挥最大的价值和作用,就是toC的传播程度! 
下面我们在看一下ToC的传播是如何做:第一部分是小米原有客户群体(米粉),这一部分人群即使没有热点也会去关注这场发布会;
第二部分是破圈,让更多的国内/国际的圈层了解和认知小米。破圈就需要新的话题引发网络讨论,上热搜,单看新品不足以支撑上热搜和破圈,造车只是小米接下来企业动作的信号弹,无实物,也不足以支撑全面探讨,正常发布会需要一个话题,容易引起多个圈层探讨争论的话题!
回顾一下从发布会发布新logo后,互联网上话题内容趋势(个人不科学统计):

第一波《小米花费200w/650w,耗费3年,只是变成了圆角?》这一波基本都是热点贴,主话题的分支:网友恶搞小米新logo、《设计需要玄学的支撑》《跟原研哉学习如何提案》… 

第二波《雷军被骗了?原研哉赚了?》话题分支《雷军的赚了,省了几千万/上亿的广告费》《原研哉是谁?》《原研哉之前升级的品牌?》… 

第三波《罗永浩染发为小米设计logo》等一波段子手热图传播… 

第四波《XXX大V,点评小米升级这件事》这一波开始理性的分析,大众豁然开朗…
第五波《雷军回应新logo》等类型话题,对这个事情做一个结尾,到此事情基本发酵5天时间了,一个热点的生命周期基本结束了。

这些话题中还穿插着《小米要造车了》的信息。很多小伙伴会说自己的朋友圈只看到转发的“段子等内容”没看到其他的,不要用自己单一维度的数据去衡量段子是否对品牌有伤害,答案是不会,段子不是品牌在用户心智中的决定性因素,舆论导向也会有公关把控,段子也具有时效性。



一般营销活动都会提前准备好宣传物料&宣传渠道,宣传物料基本3件套(海报、文章、视频),宣传渠道(微博大V、微博话题、kol、段子手、不同圈层的自媒体、抖音等),市场部都会提前规划好传播的节奏点,提前预约好各大V带话题带节奏,微博上打造话题上热搜、话题联动,这一招传播手法也不是小米的专利,某宝品牌升级,一开始声量传播并不大,后来又出现了《某宝花费300w,改了logo》,话题就被引出来了,关注度就升上来了!这一招屡试不爽!



原研哉也没有赚,200w(官方未回应价格)就是一个正常的价格,为什么说是正常的价格,目前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设计师也要百万级别了,更何况是原研哉,为众多国际品牌做设计,国际、国内知名度都很高,与小米的国际业务也符合。

原研哉可以为小米提供的不仅仅是logo图形设计(这也是品牌基础部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可以为小米提供国际、国内影响力的背书、设计圈、艺术圈的背书,更好的破圈,肖像权的使用,为小米站台;
2、对品牌升级的深度、恰当的解读,符合小米未来战略的定位,企业愿景;
3、根据网络传闻品牌升级耗时3年(当然是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时间也足够的长;
4、创造足够充足的话题性,原研哉和无印良品在国内的知名度都很高,这样可以更好的产生互动话题。 综合以上几点,价格合情合理,如果一个品牌聘请一位顶流明星代言这样的价格是远远不够的,产生的话题性可能会差一些,毕竟明星代言这个是常态化的事情,只能撬动其粉丝群体。 所以小米没有亏,雷总也不傻,小米市场部要加鸡腿,原研哉也没有坑人,只是正常接需求处理需求。



小米也不可能重新将logo改头换面,一个创立11年的公司,用户对其的认知十分的深刻,全面推翻成本太大,线上更换还好,线下产品和各类物料的更换成本不低,全面推翻重现建立新的品牌图这是对品牌的一种损害,放眼望去国际品牌(奥迪、奔驰)的升级基本都是微调,必定会保留用户的认知核心元素。 而设计群体在这件事情里充当了很好的媒介传播个体,帮助了事件的发酵!但我们在这里面并不是一无所获? 


首先,我们看待问题时需要跳脱出设计师的角色,当精准的发现问题时,在回归到设计师的角色,用专业去解决问题,体现设计的价值

 第二,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先搞清楚其核心目标是什么,需要的工作量是哪些,后续的传播点是什么,最终如何结合到业务中,形成一个良好闭环;

 第三,做事情要通盘考虑,做好节奏感的规划,将爆点、风险点、核心点都梳理清楚,贯穿到整个事件中,小米此次时间绝不会是在不可控、不预知的情况下发生的,会把控住舆论方向的; 

第四,做任何事情和决定不要随波逐流,需要具有自己的判断和分析。 所以在这件事里,企业完成了传播量考核指标,新品、造车信息传播出去了,原研哉的知名度更广了,大众们也有了谈资,丰富了生活,皆大欢喜,欢迎大家继续补充观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