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在吗,到底刷屏没?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02-19

大年初七,开工第一天,朋友圈却意外被支付宝“撩”了。


大叔简单聊聊。


只要你在支付宝输入“在吗”,会自动播放一首歌,还会配一句“在吗”开头的土味情话。


大叔看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确实有不少人分享的截屏,但并没有大面积刷屏。



但是不少群友表示,刷屏了。


到底刷屏没?


据说,这是支付宝联合口袋铃声,专门为在今年的情人节,做的社会化传播,万万没想到,却在2月17日才在微信朋友圈开始扩散。


从创意角度来说,其实是很简单的组合:



大入口+一个口令+恋爱的音乐+土味情怀+截屏,


这些元素都不是第一次出现,却形成了一个奇妙的组合,在朋友圈刷屏。



大叔作为中年男人,起初看到这样的内容,根本无法勾起我参与刷屏的动力,于是,在朋友圈和社群简单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发现了一些迹象,还挺有趣的,比如:


1、参与刷屏的年轻女性远远多于男性;

2、大家都很好奇,自己的支付宝会播哪首歌以及对自己说一句什么样的土味情怀;

3、昨天今天才开始刷屏,反而情人节当天没什么动静。


所以,应该属于圈层刷屏。也算刷屏。


第二个问题来了,“支付宝在吗”为何能刷屏呢?


大叔认为,理由有3个:


1
借势就借大势。


214情人节是一个大节日,对于恋爱的男女来说,不亚于春节。这是一个大势,选择这个大势去借,才有刷屏的基础。这也是大叔在《刷屏》里提到的,借势比造势更容易。要借就借大势。


今年的214,可能是由于疫情和春节双“加持”,相关案例并不多,反而给坚持借势的品牌留下了机会,因为人们的这股情绪总要有一个方式去宣泄的。



2
拆盲盒的心态。


我输入“在吗”,会是哪一首歌?支付宝会对我说什么土味情话?这种被营造出来的所谓“专属性”在这个游戏互动中被放大。盲盒经济非常火,终于有一个社会化传播案例,成功利用了用户的这种心态。大叔觉得,这个套路,还有复制的空间。但光能激发参与的心态还不够,因为参与了,未必分享,这就需要第三点。


3
传递单身的信号。


不少大叔社群的群友告诉大叔,如果看见一句有共鸣的文案,T们才愿意分享到朋友圈。因此,音乐+文案如何能激发用户参与刷屏的动力,就非常重要。大叔认为,这个动力来自于“我单身”的社交货币。


怎么说呢?情人节,恋爱们都在朋友圈晒恩爱,而单身的人呢,反而更需要在朋友圈晒土味情话来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我还单身啊,来,撩吧。也正是基于此,刷屏的人群才集中在年轻女性,也只能实现小圈层的刷屏。


当然,社交货币之外,共鸣和参与感也起到不小的辅助作用,共鸣来自于音乐和文案,是否对自己的胃口。参与感则是你有,我也有。


其实,还有一个刷屏的原因是这个截屏没有二维码,说白了,就是只是露出了品牌logo,但没有给app倒流,所以,微信也没有封杀的理由。


但是,估计是看到了刷屏越来越多,现在输入“在吗”,支付宝不仅偷偷补了一个合作伙伴咪咕音乐的logo,还在图片生成页面偷偷加上了一个二维码。


大叔觉得吧,这是薅微信羊毛的节奏,估计很快……你懂的。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