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性侵公益作品合集:别怕,勇敢说“不”!

举报 2020-06-19

反性侵公益作品合集:别怕,勇敢说“不”!

2018年1月,北航陈小武被曝出性骚扰女学生;
2018年3月,演员高云翔卷入性侵丑闻;
2020年3月,韩国爆出N号房事件;
2020年4月,公司高管鲍毓明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儿三年;
……

每年,各种性侵事件层出不穷,并且大都会出现相似走向:从消息爆出,网民迅速讨伐到事件进入高潮,各种细节浮出水面,再到热度降低,最终不了了之。

有时候,人一直接收着消极信息,但又无力改变,会产生眼不见心不烦的念头。但是仔细想想,做不了什么和什么都不做是两码事。

确实,在某些时候,个人的力量很微弱,想彻底改变什么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这件事的态度:我究竟是在努力着,还是只是袖手旁观。

为此,我收集了一些以反性侵为主题的公益作品,希望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1)什么是性侵?我们真的了解性侵吗?

(2)性侵的发生不需要原因!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3)性侵留下的伤害永远也无法磨灭

(4)沉默即妥协!行动起来反对性侵


一、什么是性侵?我们真的了解性侵吗?

关于性侵,我们存在这很大的误区,或者说,我们根本不了解性侵。


1、不是只有强行发生了关系才叫性侵

性侵不单单是指身体受到直接侵犯,也包括一切违背当事人意愿的跟性相关的行为:猥亵、言辞侮辱、威胁等。

性侵的十大误区


视频来源:一条


2、法律定义性同意年龄,不意味着侵犯自由

只要没经过当事人的同意,或者当事人并未达到合法的性同意年龄,那就是性侵。

日本公益短片《什么是性同意》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3、屏幕背后可能也隐藏着很多性侵犯者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性侵害越来越普遍,性侵害者可能就藏在孩子的手机里。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给孩子多一点关注,不给坏人任何可趁之机,从而避免让孩子在懵懂的年纪受到不该有的伤害。

01
性侵害者可能就藏在你孩子的智能手机里
Sexual predators can hide in your child's smartphone

 By  Innocence in Danger

反性侵公益作品合集:别怕,勇敢说“不”!反性侵公益作品合集:别怕,勇敢说“不”!
图源:Ads of the World


02
性侵害者会像朋友一样和你的孩子对话
A predator can sound a lot like a friend

By 加拿大社会儿童协会CHILDREN OF THE STREET SOCIETY

反性侵公益作品合集:别怕,勇敢说“不”!反性侵公益作品合集:别怕,勇敢说“不”!反性侵公益作品合集:别怕,勇敢说“不”!
图源:Ads of the World


4、身边的熟人也可能向孩子们伸出魔爪

据2019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8岁以下)案例301起,受害人数超过800人,其中熟人作案超七成。

反性侵公益作品合集:别怕,勇敢说“不”!
图片源于中新网官微

针对这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家长要做的就是提高警惕,不要过分相信别人。每年,有多少家长因为少个心眼,将年幼的孩子随意交给所谓的“朋友”看管,最后酿成悲剧的。

80%的孩子都是被信任的人性侵的
8/10 sexual abused children are betrayed by someone they trust

By Innocence in Danger 

反性侵公益作品合集:别怕,勇敢说“不”!反性侵公益作品合集:别怕,勇敢说“不”!反性侵公益作品合集:别怕,勇敢说“不”!
图源:Ads of the World

并且,这些“朋友”可能会利用孩子的信任,通过各种手段来诱导孩子发生关系。就像海报里一样,他们可能假装是在做游戏,也可能假装是个奖励......而事情败露后,他们可能会可笑的狡辩道:“我只是跟她(他)闹着玩儿。”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尽可能早地对他们进行性教育。毕竟,坏人永远不会嫌孩子小。

Prefeitura De Belo Horizonte系列公益广告

1590651173976503.jpg1590651175200437.jpg1590651774165910.jpg
图源:Ads of the World


二、性侵的发生不需要原因!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此刻,性侵事件或许正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发生。

而对于受害者来说,遭受这一切无疑是痛苦的,但更痛苦的是,要一遍遍扯开伤口,回忆事情经过和细节,还要接受一些无理谴责:你当时穿了什么?你为什么会在那儿?为什么是你….. 好像这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

为此,艺术家们用作品证明性侵事件的发生,是无法预判的,受害者是无辜的。


1、与穿着打扮无关

2017年,堪萨斯大学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展览,主题为“What Were You Wearing?”(你穿了什么?),整个展览由18件衣服和一些简短文字组成,一共讲述了18个被害者的故事。看完展览的人,内心无疑是触动的。因为这些都是再普通不过的衣服,我们每个人都会穿。

这也正是举办这场展览的目的,其最初发起者Jen Brockman说道: “我们布这个展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到,性侵与衣服无关,从而减少人们对受害者的无端指责。”

堪萨斯大学展览
“What Were You Wearing?”(你穿了什么?)

1590574528337420.jpeg
图源:HUFFPOST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1590574527953665.jpeg

我穿了一套泳装。
那天我特别开心,
因为和小伙伴划了一天的小船。
但是在我换衣服的时候,
他们突然闯进了我的帐篷。


1590574528688845.jpeg

那天,
我穿着那件最喜欢的黄色t恤,
下身不记得穿了什么。
但我一直记得
当时我很想离开哥哥的房间,
快点去看动画片。


1590574528496863.jpeg

一条小裙子。
后来,
妈妈一直抱怨,
你为什么再也不穿裙子了。
可是,
当时的我,
只有6岁啊。


1590574528649780.jpeg

这件事情发生后,
我两天没有上班。
当我告诉老板这件事情的时候,
她说,
你那天穿了什么?
我不可置信,
去打篮球我能穿什么,
不就t恤和牛仔裤吗?
说完我就冲出去了,
再也没回来了。


2、与地点、性别等等都无关

斯坦福大学曾发生过一起轰动全美的性侵案。斯坦福学生Brock Turner在垃圾箱后对一外校醉酒女子实行了性侵。事后,被害人通过法律渠道进行维权,然而结果不尽人意。

由于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受害者是非自愿发生性行为,施暴者Brock Turner 仅被判处入狱6月、缓刑3年。该结果对受害者产生了更为严重的伤害,同时也引起了公愤。

为此,纽约伊萨卡学院的一名学生Yana Mazurkevich制作一组海报,用作品为此次事件的受害人发声——性侵就这样发生了,不要找任何理由推脱责任。


It Happens(它发生了)

它突然就发生了
It happens suddenly

1590461834327476.jpg


它的发生没有一点征兆
It happens unexpectedly

1590462257981772.jpg


它在你不愿意的情况下发生了
It happens unwilling

1590461910683449.jpg


它会和任何一个人发生
It happens with anyone

1590461906423553.jpg


它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
It happens to anyone

1590461898773646.jpg


它会在任何地方发生
It happens anywhere

1590461899447691.jpg


它随时都会发生
It happens at any time

1590461902168248.jpg


它的发生可能没有理由
It happens without a reason

1590461904639125.jpg


它就这样发生了
It happened

1590461905951468.jpg

同期,她还制作了另一组海报,以反讽的方式告诉大家:永远不要怀疑,错的是施暴者,不是你。


Dear Brock Turner 亲爱的布罗克·特纳)

我太善良了
I was being too friendly

1590464958648562.jpeg


我应该提前预知这件事
I should have expected this to happen

1590464988816929.jpeg


我不应该独自出门
I shouldn't have been walking alone

1590464988111399.jpeg


我应该知道如何保护我自己
I should know how to protect myself

1590464988190018.jpeg


这是我的错,因为我喝酒了
It's my fault I was drunk

1590464989131586.jpeg


我裙子太短了
My skirt was too short

1590464989842861.jpeg
图源:HUFFPOST


三、性侵留下的伤害是无法磨灭的

每个遭受过性侵的人,情绪上都会有一些敏感不安,更甚者,会自我厌恶,就像《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所写的:“我是馊掉的柳丁汁和浓汤,我是爬满虫卵的玫瑰和百合,我是灯火流离的都市里明明存在却又没人看得到也没人需要的北极星”。这些痛苦,旁人无法感受。


1、伤痕永不消散

性侵留下的伤害就像抹不去的烙印一样,永远地留在了被害者的身上。

一些痕迹永远不会消失
some touches never leave

By Innocence in Danger 

1590466027782710.jpg
图源:deMilked


2、恐怖阴影萦绕一生

这一辈子,他们可能都在想,当初的自己是怎么被伤害的。

李·奥贝纳曾为泰国曼谷的儿童权利保护基金协会创作了两组海报,分别从男孩和女孩的角度,来说明童年遭受的创伤和痛苦,一辈子可能也无法忘记。


它永远不会离开
It never goes away

By 泰国曼谷的儿童权利保护基金协会

1590466966888381.jpg1590466966285540.jpg



有些痛苦会记得一辈子
The pain lasts a lifetime

By 泰国曼谷的儿童权利保护基金协会

1590466966196799.jpg1590466966671892.jpg
图源:Ads of the World

还有前段时间,有个译名为《触手》的公益短片被推爆了,该片画面冲击感超强,它通过讲述那些事后未得到帮助的孩子被可怕阴影笼罩一生的故事,来表现性侵就像永远摆脱不掉的影子,什么时候会消失,谁又知道呢?

画面可能会引起极度不适,慎点!!!


3、心理受到极大创伤

女画家Kim Noble在童年时期曾遭受过性虐待,心理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有时她会分裂出另一个人格,创作出各种带有性虐待要素的画。画面中流露着痛苦与绝望,令人窒息,足见性侵对被害人造成的极大伤害。

1591155186517738.jpg1591155186101236.jpg1591155186392033.png1591155186644701.jpg1591155187842632.jpg1591155187128216.jpg1591155187935326.jpg1591155187454995.jpg
图源:VigilantCitizen


4、受害者可能会变成加害者

有些受害者,由于事后一直痛苦抑郁,并且没有得到很好的心理疏导,以至于性格越来越扭曲。最后为了纾解会做出一些报复性行为,将曾经自己受过的伤害强加到无辜的人身上,把自己变成了最初最不耻的人。

 30%的性侵犯者在儿童时期遭受过性虐待
 30% of sexual offenders were sexually abused as children

By himaya

1590473664864067.jpg1590473665657259.jpg1590473663457263.jpg1590473665879522.jpg
图源:Behance


四、沉默即妥协!行动起来反对性侵

虽然我们的力量很微弱,不能马上改变现状,但不要放弃,全世界都在和你一起努力!

2017年10月,女星艾丽莎·米兰诺(Alyssa Milano)等人针对美国金牌制作人哈维·温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侵多名女星丑闻发起 “Me too”运动。

1590633916324907.png
图源网络

她呼吁所有曾遭受性侵的女性挺身而出勇敢发声,并在社交软件上发送推文:“如果你曾受到过性侵犯或性骚扰,请用’Me too’来回复此条推文”。此运动引起了全社会的热切关注,成千上万的人回复消息,讲述自己的性侵或性骚扰经历。

这项运动最终让很多人都名声扫地,得到应有的惩罚。

Me too 运动相关海报

 1590633246304503.jpg1590633245715732.jpg1590633245885214.jpg1590633246854162.jpg1590633246399731.jpg1590633246550585.jpg1590633246134123.jpg1590633246210043.jpg1590633246600872.jpg
图源:Behance

同时,性侵害问题在国内也备受关注。今年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有性侵记录者不得从事未成年人工作”、“提高性同意年龄至18周岁”等观点,民法典草案也提请审议:遭受过性侵害的未成年人,成年后可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自己权利……

就像韩国电影《熔炉》里所说的:“我们一路奋战,不为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在反性侵这条漫长的路上,最害怕看见的,应该是麻木,其次就是跑偏了方向。

在生活中,稍微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现在的舆论风向正在呈现一种畸形状态。不少人完全被舆论玩得团团转,不是拼命煽动情绪、进行过度的人身攻击来标榜正义,就是对受害者进行“荡妇羞辱”,还有的则坐等反转,“乐此不疲”。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怪象,这正是需要我们反思的。我们不应该被舆论裹挟。一直以来,我们需要针对的都是性侵这个事实,而不是那些惨遭伤害的受害者。我们不该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任何人,甚至去支持所谓的“完美受害者”理论:人之所以遭遇不幸,一定是自身做错了什么。我们更需要的是理性思考和不带任何偏见地去发声,用实际行动去反对性侵害,同时记得要保护好自己。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