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平凡的广告公司诞生了 —— 几件事

举报 2016-03-03

未标题-3.png

我一直关注小马宋的微信,很多文章也在数英上出现,值得我们学习,昨天得知他离职并自己开公司了,这是他写的一篇微信文章,广告行业又增加了一股新力量,希望“几件事”越来越多的作品让我们看到~!

文章作者:小马宋
微信号:zhongguowenlian

小马宋全文如下:

2015年12月最后一天,我从暴风魔镜创意合伙人的职位去职,准备创办一个自己的小公司。

其实准备工作从第四季度就已开始,也跟公司打过招呼,所以还写了一篇带有回忆性质的文章《我的老板叫冯鑫》。

对于要创办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我心里并没有完全想好。之前曾经有个一时兴起的想法,想做一个公司叫“六件事”,就是我们公司每年只干六件有意思有影响力的事。后来把这个想法跟申音聊,他说想法挺好,但是一年能干六件事好像还挺难的,你不如就叫“几件事”吧。所以,公司的名字就改成了“几件事”(如题图)。

公司倒是现成的,因为之前在微店卖书,注册过一个皮包公司,名字叫“白羊和双鱼”,来自我和儿子的星座,12月份就把公司名字改了。

很多人问我,“几件事”的业务是什么,按照公司营业执照上的营业范围看,我们不仅可以做广告传播和咨询,还做电子商务和零售,其实也就是把未来想到的事情都列了上去。

因为公司一开始也没什么积累,还是从我们最熟悉的创意开始做,那不管怎么说,我们就是一家广告公司。但是我记得,自从离开广告行业之后,我就持续地看空这个行业。这里解释一下,其实倒不是看空行业,而是不看好目前这个行业的运作模式和状态。

所以我们想做的,应该也不算是一个“传统的”广告公司。

第一个联系我们的客户是京东。搞“甲方闭嘴”那个活动的时候我曾经帮京东做过一些东西,去年11月份,又为京东公关部做了一些创意,然后就跟京东集团的公关总监maggie见面详细聊了一次。当时聊得感觉不错,Maggie就说要不你们公司成立后我们长期合作吧。

后来等公司要成立了,签约却遇到了一点问题,当然问题主要来自我们,这个事要略微多说一下。

我们知道大部分广告公司特别希望跟客户签“月费”,就像我们当年服务宝洁、思科、沃尔沃那样的大公司,固定月费可能就是100万,而且合同是一年一签,所以要是一个广告公司签了月费客户就是叫拿到了大客户。

但我个人一直不太喜欢月费,因为月费制的一些问题,让我不想按月费模式去收费。比如跟京东聊的时候,我说我们公司小,只有四个人,要是签个月费比如30万,那我就不可能用4个人的规模来服务你,因为我还有别的客户。我就要再招几个人专门服务京东,然后你们觉得既然是月费,那就什么活都来找我们干,我们也会觉得,应该多提写方案给你们,否则怎么对得起这30万的月费哩?

这会有什么结果呢?就是客户有可能给我们一堆可做可不做的东西,我们一天到晚改方案,玩命加班,循环往复,步入一个典型的广告狗生活。其实如果不是月费,也许你一个月都不会找我们做什么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可做可不做嘛!

然后呢,如果明年合同到期,京东可能不跟我们签约了,虽然原因会有多种,但这一定是一家广告公司常见的问题。如果不签约了,我就要赶紧找个能给30万月费的客户,好来养活这些员工,做老板好累。

所以我说能不能签一个月度顾问费,钱会少得多,但是我并不保证任何具体的产出,就是一个顾问,然后其他的单项创意和策划我们单收费。尽管我们公司人少,但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创意和策划组织更好的团队来执行。不过京东公司大,财务规范,对于这样残缺的合同很难接受。后来我就说,那我们就单项合作得了,也不用签什么长期合同。

于是我们就放弃了这个所谓长期客户。

当然我说这些的前提,也只是因为我个人的喜好,作为一个自由散漫和不太善于管理的老板,我也许只能做点小生意,永远都成不了“伟大的企业家”,甚至连一个合格的老板都算不上。

所以我们不签月费的客户。我们跟所有长期的客户,签的都是顾问费,顾问费的意思大家会懂,就是比月费要少很多,但没有具体的工作量的限制,其他单独的比如海报、事件、TVC等等都是单独收费。

这样的话我首先保证我们员工能有个基本收入,然后也促使我们积极一点,去提一些真正能打动客户的想法。

当然这也就限制了我们的生产力,我最早的时候跟罗辑思维的CEO脱不花说我们一年可能最多重点服务五个客户。现在看来,深度服务五个客户也是个很难的事情,也许应该再减少一些。

好在,我们运气比较好,开业前就跟罗辑思维(知道的人比较多)、乐纯酸奶(食品行业爆款)、极米无屏电视(传统电视颠覆者)、好莱客(上市公司,定制家居大师)签了服务合同。

但是公司并没有在我离开暴风魔镜后就马上开张,因为预先想写的那本《朋友圈的尖子生》还没有写,所以就留了两个月时间用来写书和过年。从现在的进度来看,我这个拖延症患者还是没有把书写完,预计还要一个月才能定稿。

那么我们帮客户做什么呢?其实很还挺杂,以罗辑思维为例,除了我个人每周会在他们公司晃荡和开会、各种设计和文案的活儿之外,还会帮罗辑思维策划设计商品(按销售流水分成)、策划大型活动,甚至也参与他们公号内容的创作和组织。

另外,由于跟“开干”的联系比较密切,他们每个月还会发我一些零散业务,这些基本构成了本公司的全部收入。当然公司业务稳定后,我们计划开发自己品牌的产品并做电商方面的尝试,我觉得,如果你自己卖不好产品,也没有资格去指导别人。

跟魔镜确定离职日期后,我发了一篇文章《老板对我那么好,我却要辞职了》,收到的打赏就有7000多块,在这里还是要感谢各位在我们没有开业前给予的支持。因为这篇文章,原凡客的VP许晓辉约我聊天,想投一点钱给我,倒没什么原因,只是基于个人的信任和兴趣。因为当时自己也没想好公司的具体模式,加之开业推迟到了遥远的三月份,也就没有具体谈下去,而且我个人觉得广告公司作为一个投资对象,其实没太大价值,因为规模很难做大,利润也没那么多。

接着是申音找我聊,也想投一点钱给我,他说我也投了阿三的公司一点,你要不要也考虑让我们也投一点资金?我说阿三去做视频节目,暂时没收入,倒是可以理解他拿钱的理由,但我们广告公司好像不需要什么启动资金。我感觉,申音脸皮比较薄,就没有往下说,后来见到开干的另一位创始人李波,他把我拉到会议室,又聊起投资的事。

我笑着说,申音跟我聊过了,我们好像没什么理由接受投资。毕竟自己不缺启动资金,广告公司也很难做大,因为这种以人为主的公司一做大就会陷入平庸,对投资方也并没有什么可回报的。李波说这事儿不要这么看,我们就投个小几十万,股份占1个点就行,权当大家建立一个连接,我们也不管你日常事务,你知道我们是个小股东就行了。话说到这份上,我再不接受也觉得有点不通人情,于是就接受了这个投资邀约。

再后来亚洲吃面公司的股东之一王辣辣,通过胡传建加了我微信,说想投几个新的媒体公司。我依然是同样的说辞,她说我们投公司也不一定要资金上的回报,好玩也是一种回报。后来在她们公司见面时,我详细地介绍了为什么不能投我们的理由,结果王辣辣愉快地接受了这个观点。不过,她将公司三元桥附近的办公位借了一些给我们,所以我们也就省了一笔租房的费用。

顺便提一句,王辣辣是个八零后网红,最早在泰国开了个辣辣米粉连锁店走红了网络,目前也做投资。听李靖(李叫兽)说,她也在跟李靖聊投资的事宜,因为叫兽有个新项目要启动。

公司开业前几天,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讲到了公司做事的三个原则,史无前例地获得了300+的赞和评论。这三条原则,也可以在这里说说:

1、不造假:我们不是互联网创业,需要靠虚假数据去忽悠投资人和用户;我们面对客户,也不想用刷出来的数据来夸大我们的战果,如果客户对一个传播活动效果连基本的判断能力也没有,我想这也不是我们乐于服务的客户。而且,1个谎言要用1000个谎言去掩盖,没有必要。

再说了,罗辑思维公司本来就有一堆人精,乐纯酸奶的创始人刘丹尼很早就是百事、联想等大公司的品牌顾问,我想我们没有必要去在数据上作假。数据不好,我们总结经验,数据好了,我们继续努力,这应该是一个广告公司基本的态度。

2、不做大:我个人的判断,WPP和蓝标这样的公司不太可能再出现了,未来的广告公司应该是小而美的,由独立作业能力极强的广告人组成,公司规模会在50人以下,就像“文明”以及“W”那样的公司。广告公司的出品太过于依赖有想法的人,而这种人如此稀缺。都说要雇佣比自己牛逼的人,你你想想都不太可能,要是比我牛逼的人,都自己去创业了,何必来我这里呢?我们做好每一件事,然后个人工作效率提高,做一个收入不错的公司就好了,还是别想那么多了。

3、不烧钱:这个没什么好说的,烧钱的,一定是花钱去砸一个新的大市场,我们在传统行业里赚点小钱,谈不上烧不烧的。

我从一个苦逼文案,到今天居然有了一个自己的小公司,还有那么多朋友帮忙,虽不能大富贵,也算殷实小康,已然知足。一个朋友说,运气也是一种实力;魅族的销售VP李楠也曾跟我说,我跟你说了很多做市场的秘籍,但是有一点我没有说,其实就是运气。我想,我确实还是有一点点运气的。

一来我觉得我从一个锅炉专业的学生,进入了自己着实喜欢的广告行业,运气够好;二来因为偶然的机遇进入互联网创业,互联网给我带来了更多机会和思考。运气不算是不好,我本人所求也没有那么多,能够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近距离观察那些优秀的创业者,已经是一种幸福。

我本人并不喝酒,但觉得人生还是要过得快意洒脱一些,吃饭好,睡觉香,就很好,所以很喜欢黄庭坚这首《鹧鹄天》: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之前曾经写过一本《那些让文案绝望的文案》,其实说是一本书,只能算是我翻译整理的一些经典广告,自己真正创作的文字不到五分之一。今年一月份开始写作的《朋友圈的尖子生》可以算作本人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书(虽然也只是对身边优秀朋友的观察笔记而已),预计第一季度就能做完写书这件事。

公司名字叫几件事,反映了我们的真实想法:每年帮客户做几件实事,自己也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我想,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尝试新体验和创新本身就充满了乐趣。2005年,金庸以81岁高龄去剑桥攻读历史学硕士和博士,当时觉得很不可理解,但是放到现在,我慢慢理解了这种感受,觉得求知本身是没有什么时间和年龄的限制的,它本身就是乐趣。

我不敢断言“几件事”能做成什么样子,也不可能有什么“颠覆4A”的豪言,以我们的体量和能力,只愿意做个安静的创意手艺人,在服务客户的同时,也向客户学习新的东西。

2016年2月29日,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今天公司开业,要不要放假庆祝一下?算是宣告了公司的成立。

不管怎么说,又一个平凡的广告公司,就这么诞生了。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