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五一数据,艰难求生的旅游企业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5-05-09


五一假期结束了,又到了总结复盘的时候。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5月6日公布的数据,这个假期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图源:新华社

 

旅游市场看起来一片大好,增长非常稳健。但算一算人均每日消费,又很让人困惑。2025年五一假期出游人次是2019年同期的1.6倍,人均每日消费只有2019年的76%。大家出去玩的频次越来越高,距离却越来越近,花费越来越少。

 

今年五一有个趋势愈发清晰,那就是“旅游”正在变成“度假”。前些年中国人喜欢特种兵式旅游,去一个城市就要尽可能多打卡几个景点。今天更多人把假期变成“充电”窗口期,去一个地方不是为了疯狂打卡,而是在一个地方度过一段愉快的时间,获得一系列愉快的体验。

 

游客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供给端却没有跟上趋势及时调整。以这个假期爆挤的桂林为例,每个小长假都挤满游客,财报却“跌跌不休”,2024年亏损2亿元,净利润同比暴跌18倍。

 

桂林旅游,映射出整个传统旅游业的转型之痛。

 

沉湎于漂亮的五一、十一、春节数据没有意义,看到数据背后的趋势,才能真正理解2025年的旅游业。

 


县域游常态化

价格可以“平替”体验不能打折

 

2024年五一和国庆,高性价比的县域目的地就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热门选择。今年五一,“奔县游”同样火热,并且已经从新趋势成为常态化规律。

 

在去哪儿平台上,“反向”“人少”“冷门”是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消费者搜索量最高的热词。从数据上看,县域酒店预定量同比增长30%,其中六成游客来自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除了九寨沟、神农架等传统热门县域旅游目的地,贵州黔西南的兴义市、辽宁大连的长海县、云南临沧的沧源佤族自治县等地,也成了松弛游玩的绝佳选择。

 

图源:同程旅行

 

很多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厌倦了在特种兵式旅游后,带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工作岗位。转而选择在高铁1-2小时可达的小城中,找个地方看看不同的风景、感受当地文化、品尝特色美食。


正是在这样的风潮下,很多过去没什么名气的小城和县域目的地迎来了新的机会。靠名气独占市场的传统旅游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凭本事赚钱的时代正在到来。

 

所以最近我们看到各地文旅局空前“努力”,各出奇招。重庆荣昌为了接住卤鹅哥带来的流量,用尽浑身解数表达诚意。政府机关食堂对外开放,开放首日接待了7000多人,光米饭就蒸了一千多斤。除此之外,还有免费摆渡车、免费停车位等“福利”,全区接待游客达到234.5万人次,同比增幅达到168.2%。

 

图源:荣昌微发布微信公众号

 

从“旅游”到“度假”,消费者的速度正在放慢,一只卤鹅足以让他们停留。在这样的变化下,一切购物团、低价团都黯然失色,真诚才是必杀技。

 


高星酒店热度上涨

不是不花钱而是要让钱花得值

 

过去两年我们做小长假数据分析,经常听到一个观点:当下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要花小钱、办大事。很多人误以为,这意味着消费者把钱包捂得越来越紧,不爱花钱了。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高星酒店的热度反而高于低星。四星级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54%,五星级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28%。低星级酒店的热度涨幅则是24%。游客更注重在酒店内的体验,而不仅仅是观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订一家服务、体验好的酒店,以酒店为中心“慢休闲”。

 

这再次印证了前面说过的那个观点——暂住酒店、在景点之间“赶场子”的传统模式式微,中国人的游玩模式正在从“旅游”转变为“度假”。

 

同时我们看到,这个假期不仅县域目的地热度攀升,县域高星酒店也成了顶流。美团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县域高星酒店预定量同比增长超过80%。

 

游客不是不花钱,而是要让钱花得值。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可以概括,本质还是一种用户消费习惯的根本变化。

 

消费者并非缩减开支,而是将预算向高价值体验集中。这样的趋势不仅局限在酒店业,也值得所有旅游从业者关注。传统旅游时代,“低价”是核心决策因素,而当前消费者更关注“价值密度”,即单位支出能换取的综合体验。

 

这一趋势将持续推动旅游业从卖旅游产品,到卖“生活方式”。

 


跟着演出去旅行

文旅热度创新高

 

美团发布的《2025年五一观演旅游洞察报告》显示,五一期间全国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预计将超百场,观众人数将超200万人次,预计带动酒店旅游消费超20亿元。平台演唱会&音乐节专享景区门票产品订单同比上涨近1倍。

 

音乐演出正在成为带动旅游经济的新机会点。美团旅行数据显示,今年五一音乐节、演唱会周边吃住玩套餐订单量同比增长180%。为一场演唱会解锁一座城市,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旅游新选择。

 

图源:美团旅行

 

音乐演出和城市旅游联动,正在成为一种文旅新模式。有平台已经上线了“跟着演唱会去旅游”的专题活动,针对演唱会目的地,为音乐爱好者提供附近酒店、附近景点、周边独家路线等服务,将音乐爱好者转变为城市游客。从长远看,这种协同效应已经为一种可持续的消费生态。

 

除了音乐表演,博物馆、历史文化旅游区也在成为游客的热门选择。哈药六版画博物馆、南宁市动物园、仰天湖大草原、莫干山风景区、古龙峡漂流、李自健美术馆、洛邑古城、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旅游区、河源恐龙博物馆(中国古动物馆恐龙蛋馆)、大连自然博物馆成为美团旅行2025年五一假期十大“黑马”。

 

图源:美团旅行

 

年轻人不再为了旅游而旅游,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开心。

 

 

跨境游热度攀升

外国游客反向代购

 

根据携程数据,这个五一跨境游双向升温。携程平台五一首日出境游订单同比呈现双位数增长,入境游保持高位增长势头,订单量同比上涨141%。

 

图源:同程旅行

 

途牛《2025五一出游消费盘点》显示,受免签政策影响,出境游游客的消费特征发生了变化,对深度和品质有了更高追求。更多游客选择在同一目的地停留多日,放慢节奏以获得更好的度假体验。

 

另一边的入境游,网红“甲亢哥”的《中国奇遇记》系列短视频在海外广泛传播,大幅提高了中国旅游在海外互联网的声量和美誉度,带动五一入境游热度攀升。

 

另外,受中国入境政策、离境退税等政策影响,海外游客在中国游玩、购物的便利性大大提升。美国向中国提出的高关税政策及中国的离境退税政策,大幅催生了外国游客的“反向代购”热潮。“旅游+购物”的模式成为很多外国游客的选择。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上海、深圳的入境游订单分别同比增长138%和188%;义乌作为小商品天堂,入境游订单获得60%同比增量。

 

美国对华高关税政策意外催生了“行李箱经济”,与中国离境退税政策形成巧妙对冲。根据《五一微信数据报告》,五一前三天外籍用户在境内消费笔数、金额同比都增长了近2倍。

 

未来跨境游将朝着更便利、更具经济外溢效应的方向演进。

 

 

尾声

 

2025年五一数据揭示了一个旅游业真相:行业正在从资源驱动转向体验驱动。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宣告着“度假”时代的到来。消费者不再一味追求景点数量,而是用慢节奏换取心灵满足;不再迷信网红标签,而是用在地化探索寻找旅行的意义。

 

这样的趋势对行业提出了三重命题。

 

首先,随着用户对“价值”重新评估,行业也要重新定义价值。酒店不仅仅是短暂停留的地方,也是度假体验的枢纽;目的地不是观光的终点,还应设计成沉浸式体验的场景。

 

其次,用户需求变了,目的地需要同步重构供给生态。地方政府要跳出流量焦虑,像荣昌那样,以卤鹅为媒介将其他旅游资源串联起来,用一个点撬动全域消费。

 

最后,竞争逻辑正在被重置。“性价比”不等于低价,而是单位时间内体验的丰富度和深度,从业者要用情绪的厚度替代价格战。

 

五一数据的喧嚣很快就会散去,从“风景消费”到“生活提案”的迁徙将成为一种常态化现象。当旅行变成生活方式的延伸,只有真诚,才能让游客心甘情愿买单。


内容作者:关珊月

编辑:郑晶敏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