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哥文和友风波:创始人“放火”、公关拉垮,品牌走向失控?

原创 1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5-04-09

虽然一直没关注过这位“甲亢哥”,但昨天还是深深地吃了一口文和友的瓜

简单给大家梳理一下(据媒体报道和网友爆料):

1.这些年文和友的负面就没停过,品牌本身处于亚健康状态;

2.在全国关注的这场超级直播中,联合创始人先生(据报道,后简称“创始人”)的雷霆之怒给品牌带来了严重危机,品牌一天就涌现了超过4000条差评;

3.危机发生之后,官方没有做任何动作,而是通过客服来回应“不回应”;

4.虽然公关说不回应,网友爆料品牌却各种删除差评和负面;

5.截至舒泽写这篇稿子时,文和友仍未进行任何官方表态。

其官方微博最新一条的评论区


舒泽对这件事(目前)的评价是:故事大王亲手“放火”点燃了自家的情怀大厦,品牌一系列操作也不是危机公关,倒更像是危机行为艺术。


做品牌不怕故事讲得不好,而是怕这个讲故事的人跳出来说:我编的,你们还真信啊?

创始人亲手撕碎品牌故事和精神符号,这对支持品牌的用户来说,根本就不是打脸,而是智商被按到地上摩擦。当然,对于品牌的差评用户和竞品来说也算是找到语料了,这还不得大传特传!

文和友的核心竞争力是啥?食物之外,是那股子故事滤镜下的市井烟火气,是创始人先生的情怀贩卖,给用户构建了一个具有情绪价值、故事触感、地域风味的“片场”。

但这次,“主演”创始人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昭告了天下: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我编的故事也是骗人的,最终解释权归我所有,而且我脾气不太好。

这对一个本就靠“故事续命”的品牌,尤其是在它已经有点“营养不良”(负面缠身)的时候,造成的内伤有多重?大家自己品。

  

官方在危机公关中不表态,就等于是默认了最坏的版本。

老板在前线“激情开麦”,按理说公关部得赶紧“洗地”“灭火”“递话筒”吧?

结果呢?文和友的公关不仅真的没出动,还用高调且高冷的措辞来了一句“不回应”。不回应也就罢了,竟然还开启了删差评的神操作。

但问题是,在危机公关的舆论场上,沉默从来换不来岁月静好,只会引来更猛烈的狂风骤雨。你选择闭嘴,别人可就会替你说了,各种猜测、黑料、段子满天飞。一但10个语料里有6个是真的,那没人会在意剩下的4个是假的,就会衍生出来20个“真的”。

这哪是危机管理?这简直就是把自家品牌光溜溜的推到聚光灯下,任人评说,还自带了一首“我不在乎”的BGM。

官方微博目前仍无回应


这两套组合拳下来,把一场可能会可控的品牌危机变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大家来找茬”和“品牌声誉鞭尸大会”。

此次公关事件的发酵当然不止于以上两点,更核心的是企业内部治理不科学、危机管控意识不强、品牌价值空心化等综合原因。

内部治理的不科学,涉及企业内部很庞大的问题,舒泽作为一个局外人,在这里不予置评。只对很多品牌说一句:一言堂式的管理,在太平盛世可能是效率,但是在危机关头就是砸自己脚的石头。

危机管控意识不强,回归到这个具体危机我觉得是品牌公关团队能力不强、过于弱势造成的。既然这些年文和友的各种负面声音就没停过,品牌已经处在亚健康状态,为什么没有对往期风险进行洞察、归类、升级、处理?真正的公关有80%的功力是用在平时“治未病”的,一个不能治未病,只能治急病的公关不是好公关。

当然这个团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治不了“未病”,也治不了“急病”的状态。甚至,连基本的健康防护都做不好,按理说这种超级直播的场合,自己品牌这样的背景不说来场转危为安的好手段,但起码应该如履薄冰吧,都没有。

品牌价值空心化,这点存在于很多品牌的身上。当一个品牌长期依靠“情怀”营销,但在实际运营和危机处理中却处处显得功利、强硬、缺乏温度时,不得不让人质疑其核心价值观是不是只是“口号”,而非真正融入到企业文化和行为准则。这也是舒泽在过去几年、过去很多文章一直在让强线下、强用户的品牌建立标准的CIS体系,特别是品牌BI体系的原因。故事出圈的品牌往往都会陷入价值空心化的境地,要记住:故事再好,不如把事儿办好!

小红书品牌关键词皆为负面风评


说回这场极其失败的危机管理,舒泽反思了几个点:

1. 无公关不品牌,品牌之所以称之为品牌,不仅是让用户有“心智”,更是让用户有“心理账户”,前者用营销手段建立,后者用公关手段维护。

2. 当创始人和品牌深度绑定的时候,这并不是一个十足的优势,是资产,也可能是炸弹!比如某汽车品牌过于强化的创始人IP,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公关出马已经不好用,创始人必须亲自出马,不然就会产生负面。更何况,这次的事件就是创始人负面呢~

3. 品牌公关团队一定要有风险管理意识,即风险捕捉、风险分层、风险预处理、风险升维处理、危机处理、公关提升、价值沟通。要做到能发现事儿、能处理事儿、能圆回来事儿。

4. 公关铭记:认错不丢人,装死才可怕。真诚沟通,是唯一能自救的稻草。

5. 创始人铭记:清醒一点!请把你的“偶像包袱”“成功滤镜”和“真实自我”分分场合。

6. 所有品牌铭记:品牌声誉和减肥一样,平时自己不管住嘴(谨言慎行)、不迈开腿(建立公众沟通),最后失去的健康,在ICU里花钱都未必能买回来。


最后,舒泽想说:文和友的这盘“死棋”还能不能下活,看造化、也看态度。但是那个“美好”的品牌故事,肯定已经裂痕累累,需要用加倍的真诚和行动去弥补。

以上。对规则的尊重、对个体的关照、对品牌的敬畏、对沟通的坦诚,或许才是比任何宏大的品牌叙事都更坚固的护城河。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