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聪明的算计,一个可以多角度复用的公关模型
如何理解品牌公关?10年的实操中,舒泽把立体的品牌公关分为三面:
第一面:沟通社会、媒体、用户等公众关系,并通过主动公关手段建立心理情感账户。
你知道的鸿星尔克、蜜雪冰城的公益捐助,胖东来的员工关系皆是如此。这个的意义是当你产生非立场的舆论问题时,用户的心理账户会帮你渡过难关,比如柠檬片事件背后用户的包容。
第二面:企业、品牌发生危机时,通过被动公关举措进行防御与疏导,以求企业、品牌渡过危机。
第三面:舒泽用的是茅与盾战术。
今天,我们不像往常一样讲洞察和实操方法论,就讲一个故事,深刻的理解了这个故事,一定会给你的公关带来不一样的视角。
Tips:建议仔细看、反复读,这是一个底层思维模型,可以多个视角不断变化使用。
——————
在甲城,有A、B、C、D、E五个店铺,他们都是做一样的生意。A是行业老大,在这个故事里只是打酱油的角色。
C和D都要上一款新品,因为用户80%以上重合,且产品风格类似。所以,从一开始,火热的竞争就在进行着......
随着竞争,“C”的一些用户开始在A、B、D、E的铺面说C好,说的很高调且细致,不仅好,连具体好在哪都门门是道。
起初,没人在意,大家只会觉得应该是C能干得出来的。
很快,C突然收到了来自“E”和“B”的“攻击”。突然大量的声音说:
C的产品抄袭了E,但是却没有E的精华,然后晒E的产品使用感受。
C的新媒体、达人内容的评论区,不同阵地却有各种相同的人说B的产品才是真的好。
甚至,也出现了些微“A”和D的用户来点评C的产品有这样、那样的各种问题......
这下好了,“A”“B”D“E”全部出动,C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阵仗,已经彻底懵掉了。
在C懵掉的同时,说“E”“B”好,说C不好的声音越来越多,C不得不进行回击,于是C与E、B陷入了基于“用户”的“互动对垒”。
当C开始回击后,E、B也是懵掉,然后短视多金的B不得不用同样的方式回击,E因为穷,只能力所能及的附和。几方在你来我往中不断给用户刷新心理感受的下限,越来越多的用户明确表示讨厌B、C的这种行为,甚至对品牌弃坑。
按照C最初的预算规划,一定是可以领先同期竞品D的。但是这样一来,C不得不将原来和D竞争预算的50%-70%拿出来回击E、B、A、D,剩下的预算已经和D不是一个竞争量级。
不出意外的是,C输掉了和D的这场新品竞争。
不仅如此,C和B也因为没下限的互动输掉了很多用户的心。
一旦输掉了真实用户的心,很多可以被忽略的小毛病都会伴随着感受措辞被无限放大。就这样,C又面临了新一轮来自真实用户关于品牌产品问题的审判。
我们回到现实:
在这段故事的讲述中,如果你细心,就会发现双引号的打法不一样,这不是不认真带来的文法错误。
是的,最开始的“C”,不是真的C;带着双引号的B和E,也不是真的B和E。那是谁呢?
这个不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个茅与茅、茅与盾充分结合的公关模型,这个模型给品牌竞争提供了另一面公关战术。你可以选择不用,但不得不防。
回到故事里:C有很多次可以翻盘的机会,但是C却没有把握住。当然,对于真正的操盘手来说,只要把握好度,就是“此招凶险,胜算却大”。
如果你是C,应该要想:我该怎样在不同环节翻盘?
如果你是那位幕后操盘手,应该要想:我该怎样把握这个度?
那,如果你是其他角色,又该如何?
以上。
波涛汹涌的消费品竞争市场,舒泽还是那句话:别只做传统品牌高雅叙事的小绵羊,要随时演练、要随时复盘、要随时取胜。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