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英评分1.9,我对星巴克短剧有话说
1.9低分,星巴克短剧一点不冤。
节前本来懒得动笔,但刷到星巴克短剧《我在古代开星巴克》,全剧总共6集。
看完感受,尬的是一言难尽。
第二集
第三集
第四集
第五集
第六集
那时的心情就如以下评论区说的:
品牌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大致说一下,就是:
生活在现代的星巴克咖啡小哥意外穿越到古代,随身携带两袋咖啡豆。
偶然遇见逃婚公主和她的护卫,一起创业卖咖啡,发家致富搞事业,同时在相互扶持中,萌生对公主的爱意。
接着由于两人身处不同时代,咖啡小哥迟早要回到现代,故意冷落公主。经过一番兜兜转转,咖啡小哥回到现代,却发现相遇之人竟和公主有着相同面貌。
随着女孩穿越到古代记忆的恢复,两人在现实世界圆满了。
穿越古代、创业致富、前世今生、纯爱故事。
乍一看没啥毛病,都是短剧里比较吃香的桥段,构成基本盘。
但是,星巴克短剧的核心问题在于:设定不合理,硬融咖啡,导致整体观感割裂。
穿越到古代卖咖啡,一个现代产品被搬到古代背景,这个设定过于跳脱。
虽说短剧为情绪价值服务,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充分想象的空间,可以不用太“较真”,
但品牌短剧与市面上短剧有所不同,根本上还是广告,构思不到位的话,就是内容沟通力不足,又产品硬植入,便会变成“何处都不讨好”的局面。
以及,短剧本身也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叫座容易叫好不易,一些土味等负面标签的出现,也影响大众对短剧的看法。
如果品牌为了一时的热度,照本宣科地做短剧,复试黏贴式地集各爽点桥段于一身,也像一盘散沙,难脱颖而出。
而且在情节编排上,星巴克有些“保守”了。
无论是故事的开头,中间转折还是结尾,全是我们太熟悉的套路了。
比如:
如命运般的初相遇,常发生是男主出现帮了女主;
故事发生转折的时候,一般是男主意识到自己终要离开,不得已冷落女主。
老实说,这些是能产生爽感。
但不多。
短剧之所以能提供峰值情感,在于适当且合理范围内,有足够的、较新的冲突和悬念,激发用户的好奇心。
此外,星巴克短剧有个显然可见的硬伤,就是:从头到尾的硬植入,商业目的过于明显。
开始是星巴克门店,结尾还是星巴克门店,中间还有星巴客栈。(这谐音梗......
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星巴克。
这还不够,星巴克Logo、星巴克新品名称、星巴克专星送等品牌露出都在剧情里呈现一种“应有尽有”的感觉。
一昧地突出自身存在感,极大削弱了内容观感。
以我的感受为例,本来看短剧只是消遣下时间,图个乐呵。
然而每次看到星巴克的各种露出,都让我很出戏,是猝不及防地被塞了一波硬广。
一种“短剧刺客”的既视感。
第一集出现星巴克门店、咖啡豆和星巴克品牌手册
第二到三集出现星巴克产品及产品讲解
第四集出现专星送
.......
从品牌门店,到品牌产品,再到品牌配送服务,每一集的含“星”量,有点多了。
在我看来,品牌选择短剧形式,是看重其软实力。想发挥这样的优势,引导用户持续种草。
然而星巴克用硬广的思路去做短剧。可能以为有剧情加持之下,就能“放心”植入更多的品牌信息,然而陷入到“无力”状态。
当然,品牌植入要有,因为要考虑到ROI。
只是层层加码的广告植入,
就让人越看越越觉得莫名其妙,磋磨掉耐心。
这到底是看短剧,还是搁在这看广告。
并且,如此“复杂”的信息输出,用户是否能记得住又当另说了。
看了下收获好评的品牌短剧,它们大都在内容后半段或者临近结尾的时候,把品牌信息亮出来,尽可能保证用户观看前半段时的沉浸体验,做好信息输出的铺垫。
总的来说,从星巴克短剧得到思考是:短剧与广告的有效结合,在于内容先行,品牌后置。有取舍,才能劲儿往一处使,保证价值输出。
所以我说,星巴克这部短剧 1.9 评分一点也不冤。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