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第一生产力:敢不敢小声一点呐?!

原创 1 收藏 评论
举报 2014-04-15

Saatchi & Saatchi在哥本哈根一家电影院做了一个非常规的看电影宣导,目的是让大吃爆米花和喝可乐的观众“敢不敢小声一点呐?!”

首先,他们在电影院等候的大厅中,设置了有利于做后制特效的绿屏幕。透过隐藏式摄影机,捕捉了不少在绿幕前喝可乐、吃爆米花的样子。累积到一定数量后,他们把拍到的片段送进了临时搭建的后制工作室。在工作室中,这些人物片段和一支假的电影预告片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下面看到的成品。

当大家坐定位后,一支支电影预告片接着播放,其中特别有一个香艳刺激的影片被播出来,但当男女主角耳鬓厮磨,想要更进一步时,画面居然出现了刚刚在绿屏幕前当托的观众!看到电影中的自己,绝世好托们则一一笑喷了~

在我早先写的《回归PR本质:内容和关系》一文中,我提到三点Content的来源,分别是借势营销,创造热点,和基于人性的情感洞察。

在1月21日的文章《微电影金瞳奖:情感洞察,重塑影像价值》里面,我写了影像作品的价值体现:emotional insight。

在品牌忠诚度极低的今天,爱上一个没有完美脸蛋、傲人身材、不能给自己发工资,还要给它送钱的品牌,难道靠新闻?

Absolutely impossible!

人为价值买单,大多人为单一影像作品买单大概是去看电影。电影之所以会吸引人,靠的是契合人类最缜密和细腻的情感,这也就不难解释有些人看电影的理由,只是为了让自己痛快地哭出来,为了情感的宣泄。快乐,痛苦,愤怒,都是情感,今天只讲快乐。

快乐不仅仅是单纯的高兴,同时包括破涕为笑、性、集体出丑、自黑等所有有趣的情感,它是社交媒体中分享行为的主要驱动力。

下面是Fractl总结的能促进“病毒性传播“的十大情感,其中一大部分与快乐有关或出于同一层次。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营销学教授Jonah Berger研究了近七千篇纽约时报上常被分享的文章,结果证实:越积极的东西越容易被人分享。

谷歌的Abigail Posner用“能量交换”来形容这种分享的驱动力:

看到搞笑的内容时,人们习惯于把这份快乐分享给其他人,每次分享都包含有分享者的一份给予之心,这样的分享能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是有生命的、快乐的、充满能量的个体。每次点赞或在社交媒体上评论时,也是给原作者的一份礼物,一份肯定。但最重要的,是这种分享的赠与也是能量的交换,是快乐的情绪放大的过程,这也是我们本能所决定的。

进化决定了人类的选择,而人类的选择决定了物种的进化,再套用“存在即合理”,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会有冷笑话精选、微博搞笑排行榜、煎蛋、Happy张江等等,却很少有十万个悲伤故事、难过精选、煎心之类了——悲伤在传播过程中自生自灭了。

如果你还怀疑,不妨看看百度指数,相比起来,大家都懒得在网上讨论难过情绪了。

红线、绿线分别代表快乐、高兴,另外两条为悲伤、难过,结果非常明显。

准备好为你的品牌增加一点趣味了吗?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