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百氏用一瓶消失的乳酸菌饮料,讲了一部商业辛酸史

举报 2016-12-05

来源:果库

你还记得那个做乳酸菌饮料的乐百氏嘛?


最近,一则来自食品界的商业新闻突然就击中了好多人的儿时回忆:

法国达能集团 11 月 15 日向确认将乐百氏品牌及分别位于广州、北京、天津、成都、重庆和中山的 6 家乐百氏工厂整体出售给盈投控股。对于剥离乐百氏的原因,达能解释为调整业务发展策略需要。

达能

等等,为什么这么耳熟,这不是小时候那个喝起来超有幸福感的 AD 钙奶嘛?它和达能什么时候扯上关系了?不对,好像长大以后就再也没见到过这个 logo 看起来像个圆肚皮的 AD 钙奶了……

乐百氏用一瓶消失的乳酸菌饮料,讲了一部商业辛酸史

没错,就是这样一瓶国人童年回忆里的 AD 钙奶,不同于它的同业竞争对手娃哈哈,这十几年来可谓历经风雨,命运漂泊。甚至被母公司亲手砍掉最经典的 AD 钙奶生产线,转而成为单纯的饮用水生产商。

乐百氏用一瓶消失的乳酸菌饮料,讲了一部商业辛酸史

乐百氏用一瓶消失的乳酸菌饮料,讲了一部商业辛酸史

如今在媒体和业界人士的眼里,「乐百氏」是国产品牌被大公司收购的典型不成功案例。2000 年,法国达能集团一下子收购了乐百氏 92% 的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这个时候,乐百氏还是「全国乳酸奶第一品牌」。

在大多数九零后出生前,它已经站在国产儿童食品界的山顶了。「乐百氏」的成长在 1990 年代,是个十分典型的改革开放后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1989 年,乐百氏的创始人之一何伯权和 4 个伙伴拿着镇政府资助的 95 万元,在一间小办公室里创办了一家保健品公司。那个时候,他们打入市场的产品,就是和中山医科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研发出「乐百氏乳酸奶」。这款他们自己被誉为「新一代人体高级天然保健饮品」的产品刚刚推出就迅速受到儿童和家长们的欢迎,1993 年,它就成了全国乳酸奶第一品牌。

乐百氏用一瓶消失的乳酸菌饮料,讲了一部商业辛酸史
何伯权如今的身份是一位天使投资人

乐百氏用一瓶消失的乳酸菌饮料,讲了一部商业辛酸史

不同于娃哈哈与达能合资后如虎添翼,乐百氏的厄运似乎就是从结交达能开始的。在解释为什么之前,还得先讲讲娃哈哈。

这个乐百氏曾经最大的敌人和队友。众所周知,不管它的产品包装为什么永远设计得那么雷人和尴尬,今天的娃哈哈已经是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了。但在最初,它的故事也跟乐百氏一样。1987 年,宗庆后在杭州创办了这家公司,跟很多浙商故事如出一辙,娃哈哈也是从一家卖冰棍的小卖部做起来的。

7.jpg

乐百氏用一瓶消失的乳酸菌饮料,讲了一部商业辛酸史

1990 年代的娃哈哈对资金和国外先进技术的渴求使其愿意拱手出让股权,而那时的达能集团则亟需一个很本土的企业来打入国内市场。各有所需,1996 年,达能与娃哈哈集团成立 5 家合资公司。此后,两家都收获颇丰,达能在合资 10 年中分得红利 30.77 亿元。

乐百氏用一瓶消失的乳酸菌饮料,讲了一部商业辛酸史

同时,达能借助娃哈哈获得了中国瓶装水市场 23% 的份额。虽然达能和娃哈哈两家的解约纠纷在 2009 年也是搞得沸沸扬扬,《华尔街日报》更是评论说「此案使达能集团以抱粗腿方式进军新兴市场的战略遭遇了打击。」但这样的合资案例在上世纪末的蜜月期简直是被视作典范,各种有着合资名头的企业也是风光无限。

乐百氏用一瓶消失的乳酸菌饮料,讲了一部商业辛酸史

因为这样的成功先例,乐百氏也在千禧年和达能签下合约,与娃哈哈根老外大公司差不多五五分成不同,乐百氏被达能拿去的是 92% 的股权,法国人在乐百氏的生产和战略调整当中占有了绝对的控制权,没过多久,何伯权等五位创始人集体辞职。长期没有合适继任者、国际化的管理显得水土不服加上达能有意在集团内部边缘化乐百氏品牌,让它的版图在接下来的十六年里越来越萎靡不振,直到只剩一条饮用水产品线。业内分析甚至认为当年达能收购乐百氏,就是为了抑制乐百氏的壮大发展,保自己旗下的「益力」矿泉水品牌。

不管怎么说,曾经大家喜闻乐见的 AD 钙奶、健康快车、双歧因子奶饮料等等多个系列产品早就已经只留在消费者记忆中了。

乐百氏用一瓶消失的乳酸菌饮料,讲了一部商业辛酸史

乐百氏用一瓶消失的乳酸菌饮料,讲了一部商业辛酸史

无论是娃哈哈和达能从互惠互利到打国际官司分手收场,还是边缘化乐百氏十六年,似乎都在演绎着上世纪末开始的合资潮蜜月期后暴露的种种问题。

对于苦撑到现在才抽身外资方的乐百氏已经算是相当有毅力了,其实在娃哈哈和达能解约的 2009 年左右,已经集中爆发过一次合资模式的崩塌浪潮。

乐百氏用一瓶消失的乳酸菌饮料,讲了一部商业辛酸史

乐百氏用一瓶消失的乳酸菌饮料,讲了一部商业辛酸史

2007 年,初现矛盾的娃哈哈和达能都意识到了经营模式上出现的问题,对达能这种依赖本土企业打入新兴市场的公司,无疑是上了一课。况且伴随与娃哈哈纷争未解,光明、蒙牛等中方企业也都陆续从合资公司中退出,其中原因多样,但无一不让达能集团既尴尬又无奈。当时有观点认为「达能确实要检讨它的本土化运作,它过去那么多年,都是采取合作策略,让企业自己经营。现在它发现自己错了,还是得建设自己的队伍。」

乐百氏用一瓶消失的乳酸菌饮料,讲了一部商业辛酸史

说起来,甚至连现如今国货复兴潮里的得益者北冰洋,也是被「中外合资」耽误过不少的食品企业 。1994 年,北冰洋汽水与百事可乐合资成立了百事-北冰洋饮料有限公司。借着这样的机会,百事陆续将旗下多款碳酸饮料成功打入中国市场,但讽刺的是,此前风靡京城半个多世纪的「北冰洋白熊」却一直被雪藏直到彻底停产。

乐百氏用一瓶消失的乳酸菌饮料,讲了一部商业辛酸史

乐百氏用一瓶消失的乳酸菌饮料,讲了一部商业辛酸史

才过了四年,百事-北冰洋就因为长期亏损被注销了,直到十年后重回国人手中才算振作起来。当然,这当中中方付出的代价也不少,2007 年,在和百事公司举步维艰的谈判里,中方最终以 4 年内不以北冰洋品牌生产任何碳酸饮料为条件,才拿回北冰洋品牌的经营权。

不谈中外合资到底哪方受益更多或损失更过。这个在 1990 年代风格无限的商业模式,确实是记录下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光景:本土企业一门心思寻求和洋人的合作、人们刚刚开始在商场超市看到那些外国来的品牌,街坊邻里聊起「中外合资」都会眼里放光……无论如何,对普通人来说,不用那么上纲上线,这些都是属于曾经不错的回忆。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参与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5条)